在《生命里》,他们用温暖而体面的方式,完成最后的告别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卫生与健康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会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于11月20日发布批复文件,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2018年8月17日,习近平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近年来,《人间世》、《生门》、《急诊室的故事》等医患题材纪录片广受关注,纪录片人将镜头对准了医院。今天,我们也为您带来一部温暖的纪录片,它拍摄于医院,它关乎生死,可它看起来好像也没那么大悲大苦。
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死亡,在中国文化中似乎始终是一个需要避讳的话题。我们一直将生看作是一场体面而又盛大的仪式。但最后的告别,往往伴随着化学药物、医疗针管以及身上一处又一处的刀口。尊严,在生命的末尾,仿佛不值一提。怎样用温暖而又体面的方式,完成最后的告别?答案,或许就在《生命里》。
这部由云集将来和bilibili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生命里》,将镜头聚焦在40多位接受临终关怀的癌症晚期患者身上,真实地记录了他们面对死亡时的心境——我曾感恩生命的来临,今日也要坦然以对最终的告别。这部纪录片,看着看着就被主人公们逗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如有来世,我将伴你如初
中午,沈和敏的朋友带着烧好的餐饭来探望她,朋友问她“你喜欢他(丈夫)吗?”,沈阿姨打趣道“我刚刚饭吃好,我要呕出来”,朋友也温柔地摸摸头,“我们拿她当国宝的”。来自丈夫的宠溺,来自朋友的关怀,一点一滴,都被窗外的落叶见证着。
这是小王叔在上海市临汾社区服务中心度过的第五个生日,学生志愿者们为他送来蛋糕和礼物。在相册的最末尾,这张全家福成为了最美好的记忆。
临终前签遗嘱之际,陈晓军的妻子不断地揉搓着他的手,焦急地喊着“你清醒一点啊”!
枯叶伴着黎明和黄昏,伴着不堪一击的生命,静静地等待冬天的来临。明年的春天,他们还会见到窗外梧桐树冒出的新芽吗?在生命的末尾,常常希望时间能够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那样陪伴就能变成双倍,那样离别的苦痛就能再推迟若干周期。在最后的关卡,他们用陪伴告诉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人间。
忆年少时,也曾风华正茂
提到新疆香甜的瓜果,鲁胜兰做了一个可爱的比喻“吃那个瓜是呜呜呜,像吹口琴一样吹过去”。
喜欢吹葫芦丝的汪明昌老人,回忆起当初和老伴初遇时的场景,满脸幸福地说:“我追她,我检查工作,再到她那里转转,那个时候是一种借口”。
黑子叔躺在病床上,他艰难地夹起一块鸡腿,却随即又掉在了身上。但是回忆起当年抗战胜利,他却眼睛都冒着星星,开心地用手比划着“日本人投降,先到铜人像(孙中山)那里去”。
病魔可以轻易打败脆弱的身躯,但它永远无法摧毁的,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那年朝气蓬勃,那年意气风发,今日风烛残年,今日老态龙钟。身体零件在逐日老化,而那些刻骨铭心的高光时刻却从未变质。在弥留之际,每一个骨瘦如柴的身体里,都藏着对人世的深深眷恋,对生命的敬畏与渴望。
若能如愿,便无所谓遗憾
“我是想最好能够给我站起来,我自己再慢慢地锻炼锻炼,看到女儿出嫁,看到女儿婚礼的那个场面”。这,是陈晓军的心愿。但医生的那句“走是不可能走的”,却为他下了最无情也最无奈的审判。入院25天,陈晓军没能等来女儿的白色纱裙,带着遗憾离开。
吴留生老人在看到故乡浙江海盐的照片后,在与有着多年交情的王阿姨见面后,安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对故土的眷恋、对世人的牵挂,伴着黄土,和老人共同远去。
而对于沈和敏来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自己的眼角膜捐出去。“我身上已经没有一样派上用场了,我想想只有一双眼角膜”。虽然到最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这场生命的延续未能如愿完成,但她的善良和伟大,将永远留在这人世间。
每个人都会离去,每个人也永不会离去。遗憾与死亡,似乎是永远相随的命题。那些未能亲临的场景、未能见到的人、未能履行的诺言,也恰恰让人懂得了生命的意义。遗憾的人生,也是圆满的。
在这部作品的镜头下,没有病痛折磨的呻吟,没有哀悼悲痛的沉重,没有推拉摇移的渲染,平和、安宁地将“死亡”这一禁忌展现在观众眼前。或许,平静、坦然,才是面对一场闭幕应有的情绪,也是记录离去更好的方式。
巴金先生在接受了六年的治疗后说道“长寿是对我的折磨”。来自传统文化基因的束缚,让我们过度地将死亡污名化。“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仅仅成为宽慰的语料,我们依旧无法正视这背后的自然规律,而是选择用昂贵的药物、先进的技术,将病人仅存的尊严摧残地体无完肤。
不加速、不推迟死亡的到来,这是临终关怀的宗旨。不让病人“被活着”,不强加治疗,不强制意愿,这是对患者尊严最后的维护。舒缓疗护,更像是一场安宁的陪伴——在生命所剩无几的日子里,尊重个体的自由意志,为他们穿上体面的衣服,梳洗干净,尽可能完成其藏在心底的愿望,最后潇洒地走完这一程。与其让冰冷的机器维持生命体征,我们更倾向于还给至亲以死的权利。
今天,第二个“中国医师节”
他们一定想奋力挽救每个生命
他们在每个手术室里挥汗如雨
我们向医生致敬
向生命致敬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今年威尼斯值得关注的纪录片在这里了!
《激荡中国》今日开播:与200位时代人物共同回顾新中国70年发展史壮丽七十年 记录新时代——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发布会在京召开从无业游民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彭尼贝克的进阶之路广电总局提要求:从政治高度把握每期节目、每部纪录片和动画片
广电总局推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录片、动画片片单出炉
2019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征片工作即将启动!快来报名!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白 瑜